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实践队在广西融水探索教育赋能,开展红色研学

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量:

2025年6月28日至30日,学院“融水苗乡振兴行”社会实践队在学校派驻融水挂职干部、融水县委常委袁源的带领下,继续在融水深入开展教育赋能与红色传承等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荣誉结对帮扶、三航科普、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等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助力融水乡村振兴发展。

荣誉结对,构建教育赋能新模式

为了深化高校与高中育人与教育实践创新,促进合作交流,实践队赴融水中学开展实践活动,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暨“荣誉结对帮扶计划”启动仪式,融水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何培源,副校长赵光兵,高一(1)班班主任梁学礼参加活动。实践队正式建立与融水中学高一(1)班的“1名大学生结对5名高中生”长效结对帮扶,以“学业指导 + 生涯规划 + 资源对接”为主要内容,依托学校学院在教育、科技、青年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为苗乡学子提供从学科答疑到高校认知的全周期支持。

实践队通过开展学校基本情况介绍、三航科普、普通话推广、结对小组“面对面答疑”交流等系列活动,与中学学生拉进距离,建立友谊。最后的制作并放飞水火箭环节更是激起了学生的航天热情。未来双方将深化学科指导、研学活动等合作,让苗乡学子在高校资源的赋能下,更好地成长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栋梁之才。

红色传承,追溯抗战烽烟中的苗乡魂

在中共融县支部纪念亭,实践队深入探寻红色历史。中共融县支部作为柳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承载着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队员们在这里了解了胡丽榴、黄吉士等革命老前辈的启蒙之路,在熠熠生辉的金色牌匾下,深刻认识到学校作为红色思想阵地的重要意义,感受到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在鲤鱼岩抗战纪念馆,曹议老爷爷身着衬衫,胸戴党员徽章,用颤抖却有力的柳州话,向围坐一圈的队员们一口气讲述了鲤鱼岩村民与日寇间五次惊心动魄的战斗。即使已经过去七十余年,那段岁月仿佛仍雕刻在曹爷爷的脑海深处;即使已经92岁高龄,曹爷爷仍然坚持义务为青少年和机关干部宣讲抗日英雄事迹。从曹爷爷的讲述中,队员们仿若看到了曾经苦难深重的祖国母亲,和匍匐在地一点一点替她洗去耻辱的革命先辈,从宁舍千膛血不丢一寸土的决绝中,队员们找到了为国铸剑的精神根源。

志愿暖心,老少共融传递民生温度

在苗家小镇,实践队以赤诚之心,为老人与孩童送去温暖关怀。队员们悉心制作了手机使用宣传单,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老人拨打微信视频、调整字体大小等手机基本操作,遇到老人理解困难,队员们反复示范、耐心讲解,直到老人露出豁然开朗的笑容。

面对天真烂漫的小朋友,队员们精心筛选三航科普动画,用生动讲解点燃孩子们的探索热情。折纸飞机大赛中,各位“大朋友”和孩子们一同构思、尝试,耐心解答“怎样飞得更远” 的疑问。组装水火箭时,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当一个个小朋友亲手将水火箭发射升空,小镇中充满了稚童无忧无虑的欢笑声。

林下探业,产业调研绘就振兴新篇

在融水县盘荣村,实践队深入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调研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情况,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创新的“香杉木 + 林下中药材” 复合种植模式及学校对产业的帮扶。在草珊瑚茶馆与镇、村干部座谈,队员们听取移风易俗创新举措并探讨推进方法。他们一致认为,盘荣村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们破除陋习,思路清、举措实、成效显,将文明乡风量化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产业与文化双轮驱动,表示将助力更多乡村探索特色振兴路径。

青春向新,步履不停。实践队深入融水基层一线,用行动传递温暖,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淬炼初心使命。队员们将带着此次实践调研成果,以青年力量助力更多乡村探索特色振兴路径。

文字:易子锋、李奇峰、杨力豪

图片:薛弘德、王蓉

责编:王蓉

审核:范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