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127”发展目标,围绕“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力度,持续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2025年7月24日,教育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暑期项目”正式开启。

7月24日上午,同学们在香港大学邵逸夫楼参加欢迎仪式,正式开始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Paul Fraley教授以“人工智能最新进展”为主题,围绕当下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实际需求,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细致阐释了DeepSeek的优势与底层原理,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预判。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人工智能识别人类情绪的课堂实践活动,沉浸式地感受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与重塑。



下午,同学们跟随校园大使进行香港大学校内参访,体验到香港大学严谨务实的学术传统与开放包容的科研氛围,感受到学校浓厚的文化艺术创新氛围,领略了传统书画中的文化传承脉络。通过丰富多彩的参访活动,同学们对香港大学“全人教育为本,培养未来领袖”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感悟
陶智帅: 初抵香港,湿润的海风里裹着期待。踏入港大,红砖墙缀着爬藤,新旧建筑相映成趣,底蕴与活力撞了个满怀。上午的 AI 课像打开了新窗。从前沿 AI 发展动态,到人脸识别在情感识别中的应用,再到 AI 助力结构工程解决螺栓应力问题—原来 AI 不只是抽象概念,早已在多个领域落地生根。这趟访学,开篇便满是惊喜。
曹连翔:初抵香港,印象最深的是港大校园的典雅与现代交织。上午聆听了Paul Fraley教授深入浅出的人工智能课,受益匪浅。午间在港大食堂体验了地道的叉烧饭,校园里红砖拱廊处处是风景。下午登上邮轮,维多利亚港两岸的摩天楼群扑面而来,新旧交融的都市脉搏在碧波之上跳动,令人心潮澎湃。
何嘉强:来到香港我首先惊叹于香港高低起伏的地面和交错穿插的楼宇。第一天的上午聆听了Paul Fraley教授对于人工智能最新发展的讲解让我对于未来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有了更多的思考,激发了我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下午在香港大学校园的参观让我感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精彩,体验了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
在后续的研学之旅中,同学们将继续在思想交锋中拓宽认知边界,在实践探索中深化专业认知,在文化交流中厚植国际情怀,尽情展现新时代工大学子的进取姿态与责任担当。
文字:何嘉强、齐扬
图片:唐梦迪、齐扬
审核: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