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社会实践队赴贵州贵阳、黔西开展实践

发布日期:2024-08-02 浏览量:

2024年7月24日至26日,教育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薪火传树人,赓续长征魂”社会实践队前往贵州省博物馆和黔西化屋村,感受贵州省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化屋精神。

寻历史藏珍,悟古韵今风

探秘贵州:博物馆的多彩风情

“追寻文明之光,承古韵,启新程。”724日,实践队踏入贵州博物馆,开启一场深度探索历史印记的旅程。自一楼“民族贵州”展区至三楼“历史贵州”展区,从远古时期的岩石贝壳到历朝历代的金银璀璨,馆内珍贵藏品宛如一卷卷绚丽画卷,细腻描绘贵州文明的悠久与灿烂。时光轻抚,历史低语,文化之魂跃然心间。队员们都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每件文物,穿梭于时光长廊,真切感受贵州千载文化的沉淀与辉煌,对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所铸就的伟大贡献,由衷发出敬佩之情。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以历史之情为引,携文化之力前行,共守并弘扬贵州这片土地上的优秀文化,让文明之光照耀未来之路。

 

“以青年奉献,护童心向上。”7月26日,实践队有幸受邀再次来到贵州省博物馆为贵阳当地少年儿童讲解馆藏。“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惠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实践队将三十余名幼儿园、小学的少年儿童们编队为十支文化使者小队,还为每支队伍都配备了一名实践队员进行随行讲解。文物静默无语,青年志愿有情。实践队员主动蹲下身来低头认真倾听孩子们幼稚朴素的提问,即使有时表达不清与思维跳跃,实践队员也会努力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细致耐心地重复回答。当孩子们视线受阻时,实践队员会主动抱起孩子们用手势辅助讲解。冰冷的文物在实践队的声情并茂下仿佛栩栩如生,稚嫩的童心在呵护下一定会像树苗一样向上茁壮生长。

寻苗乡秘密,睹振兴之姿

走进黔西:化屋村的独特魅力

7月25日上午,实践队一行踏入了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这里时曾说过“真是一副天然山水画,乌江不愧是贵州的母亲河”。化屋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精心打造了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风景区,恰似古诗中吟唱的仙境:“百里画廊展宏图,鲲鹏展翅傲苍穹;乌江碧水绕村流,千峰叠翠映眼帘。”实践队陶醉于百里画廊,千里乌江的自然风光,并在沿途中体会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观察村民住所条件等。绿水青山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25日下午,在化屋村第一党委书记聂玉林的带领下,参观当地特色地标“大鹏展翅”、“鸭池河大桥”等,深入了解了化屋村的历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独特的致富密码“一瓶矿泉水+‘三黄’产业”,即“化屋”矿泉水、“黄姜”、“黄牛”、“黄粑”,让化屋村各族群众兜里更“鼓”、腰杆更“粗”,化屋矿泉水的甘冽、黄姜的辛香、黄牛的健壮、黄粑的甜美,这四者相辅相成,不仅滋养了化屋儿女的生活,更铺就了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笑容更加灿烂。此外,实践队有幸领略了苗绣的细腻与蜡染的斑斓,二者不仅得到了完好的传承与保护,更通过创新转化为文化产业,绽放出新的生命力,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为化屋村打造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展现了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和谐共生。

聂玉林书记与实践队指导老师王蓉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为此次化屋村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开启了校地合作、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总师文化浸润,梦想扬帆远航。在苗家文化的引领下,实践队当追求卓越,紧跟时代步伐,在火热青春中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中,以实际行动传承总师育人文化。

文字:王誉睿、王武豪、李超凡

图片:王蓉

审核:范翔